为切实提升企业工伤事故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,筑牢安全生产防线,7月15日至25日,钦州市红十字会、红十字志愿者协会应邀参加市工伤预防应急救护能力建设培训班。向市区、灵山、浦北三地各行业企业的安全负责人及一线骨干,系统开展了两期红十字救护员(初级)持证培训和四期红十字心肺复苏(CPR+AED)持证培训。活动旨在将“人人学急救,急救为人人”的理念融入企业日常,为劳动者生命安全提供坚实保障。
技能赋能:锻造现场“第一响应人”
培训紧扣课程大纲与行业需求,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团队采用“理论精讲+强化实操”的模式,系统传授了心肺复苏术(CPR)与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使用、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、止血包扎、骨折固定、烧烫伤紧急处理、常见突发急症识别与应对、事故现场安全评估与伤员转运等核心技能。结合广西地域特点,培训还特别增设了毒蛇咬伤现场处置教学内容。课程强调学以致用,要求学员反复练习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、规范施救。最终,251名学员通过严格考核,获得广西红十字会颁发的《红十字救护员证》,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网络中的“第一响应人”。
企业认同:安全投资提升核心竞争力
“这次培训改变了我们对工伤预防的认知,”一位来自大型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总监表示,“过去我们侧重设备防护和流程监管,现在深刻认识到,培养掌握现场救护技能的骨干队伍,是事故发生后挽救生命、降低伤残不可替代的环节。这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是企业对员工最实在的关爱和最有效的风险对冲。”
一位建筑集团项目经理也深有体会:“包扎止血、骨折固定的实操练习让我心里有底了。工地情况复杂,专业救援有时需要时间,现在我们的班组长都持证了,能在‘黄金四分钟’内有效行动,意义重大。”
深化合作:共筑生命安全防线
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,标志着工伤预防工作向“技防+人防”深度融合迈出坚实一步。持证救护员回归企业,将显著提升基层单元面对突发伤害时的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。市红十字会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,积极响应相关部门号召,深化合作,为企业量身定制多层次、贴近需求的应急救护解决方案,推动“人人敢救、人人能救、人人会救”的社会氛围在企业扎根,实现从被动处置向主动防御转变,为保障劳动者职业安全健康、促进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。